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书 书 书犐犆犛 11 . 0 . 20 犆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 / 犜 21709 . 8 — 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 8 部分 : 皮内针 犛狋犪狀犱犪狉犱犻狕犲犱犿犪狀犻狆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狅犳犪犮狌狆狌狀犮狋狌狉犲犪狀犱犿狅狓犻犫狌狊狋犻狅狀 — 犘犪狉狋 8 : 犐狀狋狉犪犱犲狉犿犪犾狀犲犲犱犾犲 2008  04  23 发布 2008  07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书 书 书前    言    GB / T21709 《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 分为 21 个部分 : ——— 第 1 部分 : 艾灸 ; ——— 第 2 部分 : 头针 ; ——— 第 3 部分 : 耳针 ; ——— 第 4 部分 : 三棱针 ; ——— 第 5 部分 : 拔罐 ; ——— 第 6 部分 : 穴位注射 ; ——— 第 7 部分 : 皮肤针 ; ——— 第 8 部分 : 皮内针 ; ——— 第 9 部分 : 穴位贴敷 ; ——— 第 10 部分 : 穴位埋线 ; ——— 第 11 部分 : 电针 ; ——— 第 12 部分 : 火针 ; ——— 第 13 部分 : 芒针 ; ——— 第 14 部分 : ? 体 ; ——— 第 15 部分 : 眼针 ; ——— 第 16 部分 : 鼻针 ; ——— 第 17 部分 : 口唇针 ; ——— 第 18 部分 : 腹针 ; ——— 第 19 部分 : 腕踝针 ; ——— 第 20 部分 : 毫针基本刺法 ; ——— 第 21 部分 : 毫针针刺手法 。 本部分为 GB / T21709 的第 8 部分 。 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 本部分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 。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 余曙光 、 唐勇 、 刘清国 、 罗玲 、 袁成凯 、 曾芳 。 Ⅰ 犌犅 / 犜 21709 . 8 — 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 8 部分 : 皮内针 1   范围 GB / T21709 的本部分规定了皮内针的术语和定义 、 操作步骤与要求 、 注意事项和禁忌 。 本部分适用于皮内针技术操作 。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GB / T21709 的本部分 。 2 . 1   皮内针   犻狀狋狉犪犱犲狉犿犪犾狀犲犲犱犾犲 用于皮内埋藏的针具 。 2 . 2   颗粒型皮内针   犵狉犪犻狀犾犻犽犲犻狀狋狉犪犱犲狉犿犪犾狀犲犲犱犾犲 针尾呈椭圆颗粒状的皮内针 , 又称麦粒型皮内针 。 2 . 3   揿钉型皮内针   狋犺狌犿犫狋犪犽犻狀狋狉犪犱犲狉犿犪犾狀犲犲犱犾犲 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 , 又称图钉型皮内针 。 3   操作步骤与要求 3 . 1   施术前准备 3 . 1 . 1   针具选择 根据疾病和操作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皮内针 。 3 . 1 . 2   部位选择 宜选择易于固定且不妨碍活动的腧穴 。 3 . 1 . 3   体位选择 宜选择患者舒适 、 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 3 . 1 . 4   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 , 避免污染 。 3 . 1 . 5   消毒 3 . 1 . 5 . 1   针具消毒 应选择高压蒸汽消毒法 。 宜使用一次性皮内针 。 3 . 1 . 5 . 2   部位消毒 宜用 75% 乙醇或 1% ~ 2% 碘伏在施术部位消毒 。 3 . 1 . 5 . 3   医者消毒 医者双手应先用肥皂水清洗 , 再用 75% 乙醇棉球擦拭 。 3 . 2   施术方法 3 . 2 . 1   进针 3 . 2 . 1 . 1   颗粒型皮内针 一手将腧穴部皮肤向两侧舒张 , 另一手持镊子夹持针尾平刺入腧穴皮内 。 1 犌犅 / 犜 21709 . 8 — 2008 3 . 2 . 1 . 2   揿钉型皮内针 一手固定腧穴部皮肤 , 另一手持镊子夹持针尾直刺入腧穴皮内 。 3 . 2 . 2   固定 3 . 2 . 2 . 1   颗粒型皮内针 宜先在针尾下垫一橡皮膏 , 然后用脱敏胶布从针尾沿针身向刺入的方向覆盖 、 粘贴固定 。 3 . 2 . 2 . 2   揿钉型皮内针 宜用脱敏胶布覆盖针尾 、 粘贴固定 。 3 . 2 . 3   固定后刺激 宜每日按压胶布 3 次 ~ 4 次 , 每次约 1min , 以患者耐受为度 , 两次间隔约 4h 。 埋针时间参见附 录 A 。 3 . 2 . 4   出针 一手固定埋针部位两侧皮肤 , 另一手取下胶布 , 然后持镊子夹持针尾 , 将针取出 。 3 . 3   施术后处理 应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孔 , 局部常规消毒 。 4   注意事项 4 . 1   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 , 应首先消除其紧张情绪 。 4 . 2   老人 、 儿童 、 孕妇 、 体弱者宜选取卧位 。 4 . 3   埋针部位持续疼痛时 , 应调整针的深度 、 方向 , 调整后仍疼痛应出针 。 4 . 4   埋针期间局部发生感染应立即出针 , 并进行相应处理 。 4 . 5   关节和颜面部慎用 。 5   禁忌 5 . 1   红肿 、 皮损局部及皮肤病患部 。 5 . 2   紫癜和瘢痕部 。 5 . 3   体表大血管部 。 5 . 4   孕妇下腹 、 腰骶部 。 5 . 5   金属过敏者 。 2 犌犅 / 犜 21709 . 8 — 2008 附   录   犃 ( 资料性附录 ) 埋针时间 犃 . 1   宜 2d ~ 3d , 可根据气候 、 温度 、 湿度不同 , 适当调整 。 犃 . 2   同一埋针部位出针 3d 后可再次埋针 。 犌犅 / 犜 21709 . 8 — 2008

.pdf文档 GB-T 21709.8-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8部分 皮内针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1709.8-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8部分 皮内针 第 1 页 GB-T 21709.8-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8部分 皮内针 第 2 页 GB-T 21709.8-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8部分 皮内针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2 23:48: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