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71.100.01;87.060.10
G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880—2015
代替GB/T21880—2008
酸性染料 移染性的测定
Aciddyes—Determinationofmigrationproperties
2015-05-15发布 201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1880—2008《酸性染料 移染性的测定》,与GB/T21880—2008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名词与术语中的移染度(见3.2)。
———增加了试剂和材料章节(见第5章);
———把目测法修改为色差法,修改了表述结构(见7.3.1,2008年版的6.3.1);
———增加了测色色差评级方法,(见7.3.1.2);
———修改了试验报告内容(见第8章,2008年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虞新晟化工工业有限公司、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其、马君庆、吕建君、姬兰琴、陈建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1880—2008。
ⅠGB/T21880—2015
酸性染料 移染性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酸性染料移染性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酸性染料、酸性络合染料、中性染料移染性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1866—2012 中性染料 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2374—2007 染料 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
GB/T2378—2012 酸性染料 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2379—2013 酸性络合染料 染色色光和强度的测定
GB/T4841.1—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1/1
GB/T4841.2—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藏青和黑色
GB/T4841.3—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2/1、1/3、1/6、1/12、1/25
GB/T6688—2008 染料 相对强度和色差的测定 仪器法
GB/T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FZ/T01024—1993 试样变色程度的仪器评级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移染性 migrationproperty
染色过程中,纤维上的染料从浓度高的位置经过染液向浓度低的位置转移的能力。移染性好的染
料易获得匀染。
[GB/T6687—2006,定义6.9]
3.2
移染度 levelofmigration
用数值表示的染料移染性,为移染后白织物的色深值和与移染后原色布的色深值的百分比。
4 方法提要
染制1/1染色标准深度染样,然后取其染色织物和未染色的同种纯白织物各2g,在空白浴中进行
移染。将移染后的原色织物与移染后的白色织物用灰色样卡评级,或用测色仪测定移染后的原色织物
与移染后的白色织物的变色级别或总色差DE,或用测色仪测定移染后的原色布与白色织物的色深值
1GB/T21880—2015
后,计算移染度来确定酸性染料的移染性。
5 试剂和材料
所用试剂和材料应符合GB/T2374—2007中第3章规定。
6 仪器和设备
所用设备应符合GB/T2374—2007中第4章的规定。
a) 分析天平:感量不大于0.0001g;
b) 实验室用染色机;
c) 测色仪:符合GB/T6688—2008的有关规定。
7 测定步骤
7.1 染色
有产品标准的,按产品标准中色光和强度测定中的规定进行。无产品标准的,可按照各类染料色光
和强度测定方法的规定选择进行,酸性染料按GB/T2378—2012中的规定,酸性络合染料按
GB/T2379—2013的规定,中性染料按GB/T1866—2012的规定。产品较为特殊,一般方法不适用时,
可根据实验选择最佳染色方法。
染色时,染色深度应符合GB/T4841.1—2006的要求,相当于1/1染色标准深度,对于无法达到
1/1染色标准深度的产品品种,应符合GB/T4841.3—2006的要求,达到1/3染色标准深度。黑色或藏
青染料的染色深度应符合GB/T4841.2—2006中的浅黑或浅藏青的要求。
7.2 移染
将2g染样(干织物)与2g未染色织物(经沸煮10min后)投入到空白染浴(无染料)进行移染,达
到最高染色温度后继续移染1h,条件与7.1染色条件完全相同。
7.3 评级
7.3.1 色差法
7.3.1.1 目测评级
按GB/T250—2008中的有关变色卡评级的规定,评定移染后原色织物和移染后白色织物的色差
级别。
7.3.1.2 测色评级
在测色仪上分别测定移染后原色织物和移染后白色织物间的色差ΔL、ΔCab、ΔHab。按
FZ/T01024—1993的6.4规定计算ΔEF,并按FZ/T01024—1993中第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评级。
7.3.1.3 结果评定
根据色差评级结果,移染性具体评级方法见表1。
2GB/T21880—2015
表1 色差评级
变色级别 移染性
≥3级 优
2-3级 良
2级 一般
≤1-2级 差
7.3.2 移染度法
7.3.2.1 测色
按照GB/T6688—2008的有关规定,分别测量移染后原色织物和移染后白色织物的光谱反射值,
求出相应的色深值(Integ值)。
7.3.2.2 结果计算
按式(1)计算移染度:
移染度=移染后白色织物的色深值(Integ值)
移染后原色织物的色深值(Integ值)×100%……………………(1)
计算结果按GB/T8170—2008中第3章的规定修约到个数位。
7.3.2.3 评级
根据移染度计算结果,移染性具体评级方法见表2。
表2 移染度评级
移染度/% 移染性
≥75 优
65~74 良
55~64 一般
≤54 差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 被测染料的名称;
b) 本标准编号;
c) 染色方法及原染色样的染色深度;
d) 染色用织物名称;
e) 使用仪器的名称、型号;
3GB/T21880—2015
f) 结果评定方法;
g) 测试结果;
h) 在测试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i) 与本方法的差异;
j) 试验日期。
4GB/T21880—2015
参 考 文 献
[1] GB/T6687—2006染料名词术语
5GB/T21880—2015
GB-T 21880-2015 酸性染料 移染性的测定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2 23:50: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