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25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书 书 书犐犆犛 65 . 020 犅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 / 犜 23391 . 2 — 2009 玉米大 、 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 : 玉米小斑病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狊狆犲犮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犮狅狀狋狉狅犾狅犳狀狅狉狋犺犲狉狀犮狅狉狀犾犲犪犳犫犾犻犵犺狋 , 狊狅狌狋犺犲狉狀犮狅狉狀 犾犲犪犳犫犾犻犵犺狋犪狀犱犃狊犻犪狀犮狅狉狀犫狅狉犲狉 — 犘犪狉狋 2 : 犛狅狌狋犺犲狉狀犾犲犪犳犫犾犻犵犺狋 2009  03  27 发布 2009  10 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书 书 书前    言    GB / T23391 《 玉米大 、 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 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 第 1 部分 : 玉米大斑病 ; ——— 第 2 部分 : 玉米小斑病 ; ——— 第 3 部分 : 玉米螟 。 本部分是 GB / T23391 的第 2 部分 。 本部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 。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 本部分起草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全国农业技 术推广服务中心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 王晓鸣 、 王振营 、 何康来 、 阎愫 。 Ⅰ 犌犅 / 犜 23391 . 2 — 2009 玉米大 、 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 : 玉米小斑病 1   范围 GB / T23391 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小斑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 本部分适用于各类玉米的田间玉米小斑病的防治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 GB / T23391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 然而 , 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 T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一 ) GB / T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二 ) GB / T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三 ) GB / T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四 ) GB / T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五 ) GB / T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 六 )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于适用于 GB / T23391 的本部分 。 3 . 1 玉米小斑病   狊狅狌狋犺犲狉狀犾犲犪犳犫犾犻犵犺狋 由异旋孢腔菌 [ 犆狅犮犺犾犻狅犫狅犾狌狊犺犲狋犲狉狅狊狋狉狅狆犺狌狊 Drechsler , 无性态为小斑离蠕孢菌 犅犻狆狅犾犪狉犻狊犿犪狔犱犻狊 ( NishikadoetMiyabe ) Shoemaker ] 所引起的以叶部症状为主的玉米病害 。 3 . 2 抗病品种   犱犻狊犲犪狊犲狉犲狊犻狊狋犪狀狋狏犪狉犻犲狋狔 经人工接种鉴定确认对玉米小斑病抗性水平为中抗 ~ 高抗程度的玉米品种 。 3 . 3 农业防治   犪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犮狅狀狋狉狅犾 利用改进的耕作栽培技术达到控制玉米小斑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 。 3 . 4 化学防治   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犮狅狀狋狉狅犾 利用化学合成的杀菌剂控制玉米小斑病发生和发展的方法 。 4   玉米小斑病防治原则 玉米小斑病防治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 通过农业防治措施改善和提高品种抗病性 、 减轻病原菌对玉 米品种的侵染 , 必要时辅以化学防治措施 。 1 犌犅 / 犜 23391 . 2 — 2009 5   种植抗病品种 5 . 1   抗病品种的选择 玉米品种的抗病性应经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 。 品种抗病性的调查时期为玉米乳熟后期 。 在玉米小 斑病常发区和重发区 , 应选择种植对小斑病表现为高抗或抗的品种 , 轻病区可推广种植中抗以上的 品种 。 5 . 2   品种对小斑病抗性评价 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病情分级采用 9 级制 , 观测部位为整个植株 , 重点在果穗上一叶和下二叶 , 并 依表 1 中的病情分级评价品种抗病性 。 表 1   玉米对小斑病抗性鉴定病情分级和抗性评价 病情分级 描    述 抗性评价 1 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 , 病斑占叶面积少于 5% 高抗   HR 3 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 , 占叶面积 6% ~ 10% , 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 抗   R 5 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 , 占叶面积 11% ~ 30% , 穗位上部叶片有较多病斑 中抗   MR 7 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 , 病斑相连 , 占叶面积 31% ~ 70% , 下部病叶枯死 感   S 9 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 , 叶片枯死 高感   HS 6   农业防治 6 . 1   减少病原菌菌源 在玉米抽雄前若下部叶片已经显著发病 , 应及时摘除病叶 , 并携出田间集中销毁 ; 玉米收获后清除 田间植株病残体 , 重病田禁止秸秆还田 , 收获的茎秆粉碎后进行高温堆沤处理 ; 及时进行秋季土壤深翻 , 促使土壤中植株病残体腐烂 。 6 . 2   加强栽培管理 , 提高玉米抗病性 在玉米播种时施足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底肥 , 增施磷钾肥 ; 拔节至抽雄期追施复合肥 ; 控制密 植水平或采用宽窄行 、 间套种等方式 , 以增加田间通风 ,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 合理灌溉 , 雨后避免田间积 水 , 降低湿度 , 以抑制病原菌侵染 。 7   化学防治 在制种田 , 结合摘除下部发病叶片的措施 , 在玉米抽雄前喷施杀菌剂 , 每 7d ~ 10d 喷 1 次 , 连续施 药 2 次 ~ 3 次 。 主要杀菌剂及使用浓度 : 50% 敌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65%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 用药量按 GB4285 及 GB / T8321.1 、 GB / T8321.2 、 GB / T8321.3 、 GB / T8321.4 、 GB / T8321.5 、 GB / T8321.6 规定执行 。 2 犌犅 / 犜 23391 . 2 — 2009 附   录   犃 ( 资料性附录 ) 玉米小斑病症状和病原菌描述 犃 . 1   玉米小斑病田间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 但也侵染叶鞘 、 苞叶和果穗 。 叶片上常见症状有 3 种 : 1 ) 病斑受叶脉限制 , 两端呈弧形或近长方形 , 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 , 黄褐色或灰褐色 , 边缘深褐色 , 大小为 ( 10mm ~ 15mm ) × ( 3mm ~ 4mm ); 2 ) 病斑不受叶脉限制 , 为梭形或椭圆形 , 黄褐色或褐色 , 大小为 ( 0.6mm ~ 1.7mm ) × ( 0.6mm ~ 1.2mm ), 以上两种症状属感病类型 ; 3 ) 病斑为小点状坏死斑 , 黄褐色 , 边缘紫褐色或深褐 色 , 周围有褪绿晕圈 , 这种病斑基本不扩大 , 属于高抗类型 。 玉米品种叶片上的病斑类型由生理小种及 品种的遗传背景共同决定 。 在高湿 、 高温条件下 , 病斑表面可产生灰至灰黑色霉状物 , 即病原菌的分生 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犃 . 2   玉米小斑病病原菌 犃 . 2 . 1   无性态 : 玉米离蠕孢菌 [ 犅犻狆狅犾犪狉犻狊犿犪狔犱犻狊 ( NishikadoetMiyabe ) Shoemaker ]。 分生孢子梗单 生或 2 根 ~ 6 根丛生 , 褐色 , 不分枝 , 直或为膝状弯曲 , 基细胞略膨大 , 在顶端或膝状弯曲处有明显的产 孢后遗留的孢痕 , 具 3 个 ~ 14 个隔膜 ,( 64 μ m ~ 160 μ m ) × ( 6 μ m ~ 10 μ m )。 分生孢子长椭圆形 , 淡褐 色 , 两端渐狭 , 多向一侧弯曲 , 孢壁薄 , 两端钝圆 , 具 3 个 ~ 10 个隔膜 ,( 35 μ m ~ 96 μ m ) × ( 9 μ m ~ 17 μ m ), 脐点明显 , 凹入基细胞内 。 犃 . 2 . 2   有性态 : 异旋孢腔菌 [ 犆狅犮犺犾犻狅犫狅犾狌狊犺犲狋犲狉狅狊狋狉狅狆犺狌狊 ( Drechsler ) Drechsler ]。 子囊壳埋生在寄主 组织内 , 黑色 , 近球形 , 开口处呈喙状突起 ,( 357 μ m ~ 642 μ m ) × ( 276 μ m ~ 443 μ m )。 子囊圆桶形 , 具 柄 ,( 160 μ m ~ 180 μ m ) × ( 24 μ m ~ 28 μ m ), 含 1 个 ~ 4 个子囊孢子 , 多为 4 个 。 子囊孢子丝状 , 无色 , 5 个 ~ 9 个隔膜 ,( 130 μ m ~ 340 μ m ) × ( 6 μ m ~ 9 μ m )。 犌犅 / 犜 23391 . 2 — 2009 书书书犌犅/犜23391.2—2009 附 录 犅 (资料性附录) 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生理小种 犅.1 采用的鉴别寄主 C103O、T、C细胞质种质。 犅.2 生理小种命名 根据在鉴别寄主上接种后发病与否确定生理小种(参见表B.1)。 表犅.1 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生理小种鉴别 生理小种名称 玉米细胞质类型 O T C O 致病 致病 致病 T 不致病 致病 不致病 C 不致病 不致病

.pdf文档 GB-T 23391.2-2009 玉米大 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玉米小斑病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23391.2-2009 玉米大 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玉米小斑病 第 1 页 GB-T 23391.2-2009 玉米大 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玉米小斑病 第 2 页 GB-T 23391.2-2009 玉米大 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2部分 玉米小斑病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13 00:46:1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